基輔消息: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當地時間17日上午,在IQAir編制的全球空氣污染城市排名中,烏克蘭首都基輔位列第一。
實時空氣質量指數顯示,當地時間17日9時,基輔市空氣污染指數達380。據烏媒報道,坊間議論認為,基輔空氣突然變“臟”或與日前發生的切爾諾貝利禁區森林大火有關。
烏官方否定了這種猜測,稱可能系由沙塵暴引起。烏克蘭國家氣象中心負責人尼古拉斯·庫利別達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基輔市空氣嚴重污染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禁區林火并無關系,而是可能與連日來大風引起的沙塵暴有關。基輔市政府建議市民關閉門窗并盡量減少外出,室外人員要做好防護。
4日,鄰近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一個林區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烏國家緊急情況局14日通報說,明火已基本撲滅;17日通報說,滅火工作仍在繼續,1100余名消防人員和志愿者、120余臺消防車和2架直升機參與后續滅火工作。
由于基輔距切爾諾貝利不遠,林火發生后,基輔是否會因此受到輻射引發關注。烏衛生部長馬克西瑪·斯捷潘諾夫17日表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所在的基輔州和基輔市目前平均輻射值均未超出法定標準。
法國駐烏大使館14日也曾發布消息稱,大火并未引發基輔市的“輻射值”上升,該結果得到了使用自己輻射監測系統進行監測的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所(IRSN)的證實。但同時指出,火災確對基輔空氣質量造成了污染,空氣中的顆粒物有所增加。
烏獨立新聞社指出,在大風的作用下,基輔嚴重污染的空氣現正在流向周邊其他地區,但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會隨著流動迅速下降,因此這些地區的居民不必過分擔心。
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輔市以北100余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釀成嚴重核泄漏事故。事后,以4號機組反應堆為中心向外30公里的范圍成為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