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11時45分,國家電投海陽核電2號機組首次換料大修(以下簡稱HY201大修)結束,機組一次并網成功,目前各項技術指標正常,運行良好。
本次大修堅持“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穩步推進,安全質量穩定受控,用時32.82天,與此前的1號機組首次換料大修(以下簡稱HY101大修)接連創國內、世界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首次換料大修最短工期紀錄。
HY101、HY201大修共計完成了11609項檢修及試驗項目,形成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成果69項,實施技術優化改造226項,開發專用工具、工藝48項。
海陽核電1、2號機組圓滿完成首個燃料循環,經過了設計、建設、調試、運行、大修一個完整周期的實踐和檢驗,我國具有了完整的三代核電產業鏈,三代核電自主建設、自主運營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
期間,海陽核電的國內首個核能供熱商用示范工程首個供熱季圓滿收官,持續為70萬平米居民用戶供熱129天。
非常時期的非常成績來自于國家部委、地方政府、核電同行、電網公司以及多家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充分反映了我國重大項目協同作戰能力,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國家電投“雙對標、雙激勵”取得的又一碩果。
國家核安全局克服疫情影響,創新采用“互聯網+”核安全監督檢查模式,對兩臺機組首次大修進行了嚴格的監督指導,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現場監督組進行了全程監督見證,提出了多條監管建議,筑起了堅實的核安全監督屏障。3月22日,國家核安全局指出現場采集的個別影像不夠清晰,影響檢查數據完整性評價,山東核電立即響應,調整大修主線計劃,利用24小時重新進行了該項工作。
在國家核安全局和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的監督指導下,山東核電始終堅持核安全至上,始終把安全質量置于進度之前。對待兩臺機組大修出現的問題和不足立行立改,認真開展根本原因分析,完善管理體系、提高人員技能,杜絕類似事件發生。2號機組大修推進過程中,充分吸收了643條內外部大修經驗反饋,優化了大修工作組織、人員行為、技術方案、工作邏輯、工具備件以及現場準備等方面工作,創新實施了大修QC標準化管理、大修自主安全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等安全質量管理方法,管理績效顯著提升。
兩臺機組首次換料大修先后圓滿結束,海陽核電再次踏上新征程。接下來,山東核電將繼續堅持核安全至上,抓緊整改在兩臺機組大修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持續提升人員技能,強化核安全文化意識,確保一期工程安全穩定運行,做好迎峰度夏冷源保障、后續項目準備以及核能綜合利用拓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