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芯探測器組件拆除裝置,是在高放射性核輻射之中,拆除壽命到期的探測器組件。是三代堆型中全新設備,國內尚無先例或裝置可供參考。
近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主設計并供貨的華龍一號海外示范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機組探測器組件拆除裝置綜合聯調試驗圓滿完成,為卡拉奇核電機組的正式商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華龍一號后續“走出去”提供了更多保障。
探測器組件拆除裝置是核動力院自主研發用于華龍一號堆頂探測器組件的拆除、縮容及存放的全新設備,填補了國內三代核電該領域的空白,屬國內首創,其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可高效、智能、自動的完成華龍一號堆型全部探測器組件的定期更換。
華龍一號采用的新型反應堆先進堆芯測量系統,可實現對堆內中子、溫度在線持續的測量,為反應堆的安全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堆芯測量系統使用中子-溫度探測器組件和水位探測器組件深入燃料組件內部的導向管內進行在線測量,因此壽期末探測器組件下部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以往堆型中的探測器組件一般不需要更換,而華龍一號新型堆芯測量系統探測器組件需要在兩個換料周期后全部拆除并更換。
探測器組件拆除裝置是三代堆型中全新的設備,國內尚無先例或裝置可供參考。俄羅斯有類似裝置,但其工況與華龍一號有較大不同且自動化程度低、效率差,不能滿足華龍一號堆芯探測器組件拆除需求。安全、高效的拆除探測器組件,是華龍一號“走出去”的制約項之一。探測器組件繞卷
單根探測器組件最大長度約11米,經堆芯輻照后,輻射劑量高,且其力學性能有一定的脆化,核動力院在經過充分的調研、理論分析及大量試驗基礎上,設計了送線卷繞屏蔽一體化機構,可在水下核輻射環境中,將高放射性探測器組件卷繞成為軸向和徑向尺寸均不超過120毫米的四層緊湊規整繞卷,為后續高放射性廢物處置提供了極大方便。
探測器組件在堆內構件中位置有較大隨機性,為拆除工作帶來極大不便,核動力院設計所技術人員創新性的提出了利用機器視覺定位技術解決這一難題,相繼攻克了水下環境中氣泡影響、高清圖像識別及處理等技術難點,圓滿解決了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