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我國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正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開工建造。這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已初步掌握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關鍵核心技術,在開啟“雙輪戲珠”新時代的同時,向大型郵輪批量化、系列化建造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大型郵輪與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被譽為造船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而大型郵輪也是中國造船業至今尚未摘取的最后一顆“明珠”。大型郵輪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裝備建造能力和綜合科技水平,全力推進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是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工程。
此次開工建造的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在同型首制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優化。該船總噸位約14.2萬噸,總長341米,型寬37.2米,設計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節,擁有客房2144間。相比于首制船,第二艘大型郵輪總噸位增加了0.67萬噸,總長加長了14.4米,客房數量增加了19間。同時,根據《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2020破艙穩性要求和國際海事組織(IMO)Tier III 標準&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二階段要求,新增了2套脫硫塔和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系統,這也使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將在未來成為一座更為綠色環保的“移動海上城市”。
據了解,2018年11月,我國首制國產大型郵輪建造合同正式簽署。目前,首制船建造已全面進入關鍵的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的“深水區”,工程進展有序可控。外高橋造船通過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相繼開展郵輪設計、建造、項目管理等專項攻關,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這也為外高橋造船繼續堅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發展開創了路徑,也為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建造奠定了基礎。
為了實施和推進國產大型郵輪工程,外高橋造船在中國船舶集團領導下,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完成了一批大型郵輪船廠適應性改造工程。特別是打造了薄板生產智能車間,以MES系統為核心,搭配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產線智能化管控,不僅提升了分段建造效率和精度管理水平,還構建了郵輪產品系列化建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