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時間:2021-09-13至2021-09-17
展會簡介:
市場前景分析:
舉辦地點:秘魯-阿雷基帕
所屬行業:工程機械及礦業機械
舉辦周期:二年
展覽年份:2021
展覽館:阿雷基帕國際展覽館
展品范圍:
采礦設備:搬運機械、礦山技術、機械、設備及配件、重型采礦機械、運輸機械、原材料處理設備及供應、存儲及原料處理系統,安全、健康及環境設備,地表設備,通用機械,動力傳動與控制、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氣工程及電子制造設備、工程機械及配件、物流設備、橡膠機械、氣動工具、手動工具。
展會簡介:
秘魯國際礦業展自1954年創辦以來,每兩年一屆在秘魯南部工業城市阿雷基帕舉辦,由秘魯礦業工程師協會承辦,受秘魯國家外交部及秘魯國家能源及礦產部支持,已經成功舉辦33屆,歷史十分悠久,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顯赫的聲譽,每屆展會都有國家元首及礦業部長等高層到展與會,體現了秘魯國家層面對礦業行業的極端重視,也無怪乎近年來秘魯礦業市場成長顯著,越來越成為南美洲礦業經濟文化的代表。2019年該展展覽攤位達到2000余個,全球展商達到1000余家,共吸引了來自48個國家的超過118000名專業觀眾到場參觀,已經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南美第一展。參展的國家官方展團有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智利、巴西、美國、法國、英國、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南非、阿根廷、玻利維亞、奧地利、比利時等48個國家和地區。往年中國參展企業數在80至100家之間浮動。知名參展企業有山特維克、阿特拉斯等。展品涵蓋了從采礦技術到勘探、礦山設備、零部件及機械技術等。
市場前景分析:
采礦業是秘魯最主要的產業之一,其對秘魯本國經濟具有顯著貢獻和帶動作用,秘魯國內擁有多樣性的礦業產品以及優良的采礦業發展水平,其礦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近年來秘魯也越來越吸引世人的注目,成為世界上重要礦業項目的中心和投資焦點。秘魯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12大礦產國之一。主要礦產有銅、銀、鋅、錫、金鐵、鉬、鎢、鉍、鉛,其中銅儲量居世界第三位,銀、鋅居第四位,錫、金居第五位。據2011年1月底統計,秘魯銀、銅、鋅、金儲量分別為12.05萬噸、9080萬噸、2341萬噸和1968噸,分別占全球總儲量的30%、16%、10%和2.5%。礦產品是秘魯的主要出口產品,出口額在170億美元上下,占出口總額的60%左右。2009年秘魯銀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銅產量世界第二,鋅產量世界第二,錫產量世界第三,金產量世界第六。 據秘魯全國礦業、石油和能源協會(SNMPE)礦業委員會主席愛娃?阿里亞斯稱,2011年秘礦業公司繳稅約100.68億索爾,比2010年(83.12億索爾)增長21%。其中8.48億索爾為當年的礦權費,比2010年(5.77億索爾)增長47%。礦業占秘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4.5%,總出口額的59%。礦業是秘魯的納稅支柱行業,占政府第三類別總所得稅收入的30%左右。這項稅收足以支付2012年秘6個部委的財政預算,包括衛生部(53.14億索爾),發展和社會包容部(26.38億索爾)、司法和人權部(10.95億索爾)、婦女和弱勢群體部(2.16億索爾),環境部(2.49億索爾)、勞工部(3.49億索爾)。 2005至2009年期間,秘魯的貿易環境地區排名第5,世界排名第47。拉美地區排名超過秘魯的是智利(17)、墨西哥(36)、巴西(40)和哥斯達黎加(42)。根據對全球82個主要經濟體(國家)貿易環境的質量或吸引力的調研得出的預測顯示,2010至2014年秘魯的貿易環境世界排名將上升至45位。 中秘自貿協定覆蓋領域廣、開放水平高,是中國與拉美國家簽訂的第一個全面的自貿協定。自2010年3月1日實施以來,成效顯著,帶動了雙邊經貿關系快速發展。協定實施前,中國是秘魯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秘魯是中國在拉美第七大貿易伙伴。目前,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秘魯第一大貿易伙伴,秘魯也躍居為中國在拉美第四大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上半年,中秘貿易額達到71.91億美元,同比增長9.36%,其中中國自秘魯進口44.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04%,均高于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速。在全球貿易減速的大環境下,中秘貿易能取得如此的增長,自貿協定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