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17時,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的見證下,中俄兩國又一條能源大動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投產通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起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由布拉戈維申斯克進入我國黑龍江省黑河,在中國境內途徑9個省、市、自治區南至上海。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后,向中國供氣的第三條跨國境天然氣長輸管道。全線分黑河—長嶺、長嶺—永清、永清—上海的北、中、南三段核準和建設。2020年將引進50億方天然氣,以后逐漸增至380億方/年的輸氣量,供氣年限達30年。
目前,在這條綿延數千公里的中俄能源大動脈上,沈鼓已經為黑河、唐山兩個壓氣站提供了7臺套長輸管線壓縮機組。其中,中俄東線首站——黑河站,4臺套壓縮機組已有3臺具備投產條件,第四臺預計12月中旬具備投產條件,2020年初機組將進行運轉測試!唐山站機組安裝工作目前處于收尾調試階段,不久后,這個站的壓縮機組將具備加壓供氣條件。明年,沈鼓還將為中俄東線的3個壓氣站提供10余臺長輸管線壓縮機組,屆時中俄這條極具戰略性的能源大動脈上,將由“沈鼓芯”保駕護航!
延伸閱讀:
黑河站位于高緯度地區,冬季從每年的9月下旬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5月,最低氣溫能達到零下46度。氣溫的原因決定了這里的壓縮機組安裝不能像溫帶那樣有著充裕的安裝、調試時間,所以機組必須要在嚴冬之前完成全部的安裝調試工作。沈鼓壓縮機組7月初運抵黑河站后,沈鼓安檢人員優化調試步驟,縮短調試時間。“十一”過后,當地氣溫已在零度以下,11月更是超過零下20度,為縮短施工周期,確保如期完成國家賦予的艱巨任務,沈鼓安檢人員客服諸多困難,每天堅持在低溫下連續工作十幾小時。最終,11月中旬,3臺套壓縮機組全部調試完畢,具備投產條件,用戶對沈鼓的各項工作給予了高度贊賞!截止發稿時,仍有10余名沈鼓安檢人員在黑河、唐山兩站為這條能源大動脈的下一階段工作,不停的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