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對中核集團而言,“十三五”有哪些重要目標?
孫勤:中核集團在“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可以用六句話概括。第一是自主創新,引領發展。只有站在技術前沿上才能引領發展,不但引領國內的,還要引領國際的。第二是安全高效,穩健經營。屆時全國有上百臺核電機組,要實現安全高效環保運行,核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第三是軍民融合,提升能力。第四是加大宣傳,做好溝通。第五是培養人才,儲備力量。第六是配合政府,做好支持。即通過努力,提供在政治、外交、國防等方面的支持。
“十三五”時期中核集團有四大機遇。一是國家提出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方針,這是政策利好。二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愿景,為核電“走出去”帶動核產業鏈“走出去”帶來市場利好。三是“華龍一號”、CF系列等核電技術和元件技術均實現自主研制,解決了技術瓶頸和自主知識產權問題,使得出口不再受制于人。四是我國核電在建規模世界第一,國際市場對我國核電技術也逐漸認可,再加上國家領導人也在國際市場上推銷中國核電,這都是集團公司在部分環節引領世界核技術、擴大集團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機遇所在。
作為國家核科技工業的主體,中核集團以做強做優做大、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總的目標,力爭建設國際一流核工業集團。
中國電力報:“華龍一號”去年已經在全球大放異彩,您認為我國在核能領域影響力如何?
孫勤:核能不僅是能源的選擇,而且是一個戰略選擇。人類依靠的終極能源是核能,也就是聚變能。雖然研發過程的確很難,還面臨很多難以逾越的障礙,比如材料、溫度等問題。但正是因為很難,才說明其重要性。
從國家政治、外交的角度考慮,核能越來越受到重視。習近平主席在海牙峰會上闡述了“四個并重”的核安全觀,高瞻遠矚,對整個世界的核能發展、和平利用指明了方向。參加海牙峰會的企業首腦峰會代表,是從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20家企業中選出來的,我作為我國企業界的唯一代表參加了企業界首腦峰會。這是我國實力和影響力的體現。
在核能領域,我國有自己的優勢:一是戰略優勢,二是資金優勢,三是多年政治外交影響的積淀,四是中核集團的優勢。中核集團獨有的優勢,比如說技術創新優勢、全產業鏈優勢,可以提供從設計建造、運行管理到后處理、安全管理一條龍服務等。我們與世界4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合作,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密切。
當然我們現在還處于爬坡階段,但總體而言是有信心的。今后可以綜合起來打組合拳。我們還可以為合作方提供資金上的支持,幫助其實現核電裝備國產化、燃料元件本地化,以及向其提供技術服務、運行服務和人才培養等。
中國電力報:包括華龍一號在內,中核集團各產業在海外如何布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中國核電有何商機?
孫勤:中核集團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已經與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南非、英國、法國、約旦、亞美尼亞等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全面推進集團“走出去”進程。中核集團愿意同核電建設所在國一起分享我們30多年來在核電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所積累的成熟技術以及寶貴經驗。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通過全產業鏈合作,中核集團愿意并有能力幫助所在國搭建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積極實現所在國的本地化,使所在國的工業設計、裝備制造、勞動力素質等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中核集團核電“走出去”的總體開發思路為定規劃、分區域、設重點、劃階段、講方式、求發展。詳細說來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立足重點,輻射區域;區分階段,差異策略;采取多樣化的開發合作模式;對于新興核電國家,幫助其逐步建立核工業體系;技術、產品及服務“走出去”相結合,打造海外科工貿平臺,根據業主需求,提供多樣化解決方案。
中核集團將充分發揮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優勢,不斷實施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核電“走出去”為龍頭,帶動核燃料、核電運行服務、核設施退役治理及核技術應用等全產業鏈“走出去”,為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