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當前通過市場凈回值法制定的天然氣門站價與可替代能源價格關聯,并綁定天然氣商品價格和管輸服務費用。預計未來市場逐漸成熟后,門站價形式將被打破,“氣氣競爭”將成為天然氣商品定價的主要形式。
市場格局中的新角色、新定位
改革也意味著利益調整。對企業來說,國家管網的成立為第三方準入提供了基礎條件,行業不同環節的企業有望在新的市場格局中找到合適的盈利方式和定位,從而抓住機遇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尋求新的增長點。
重慶燃氣集團董事長王頌秋指出,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城市燃氣行業拓寬資源采購渠道、參與國家長輸管道的投資和建設、加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不過,天然氣行業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有行業人士曾分析指出,首先是氣源不足,上游供氣企業要力保自己的下游銷售,因此可能會優先保障其市場拓展的需要和直供客戶需求,城燃企業則可能會面臨增量天然氣供應的不確定性。其次,季節性調峰用氣主要是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調峰用氣根據市場行情波動,“保量、不保價”“不保量、不保價”等情況將常態化。企業不再是原來的單一氣源“順價模式”經營,隨著氣源價格,運輸價格的多樣化,而政府對下游燃氣價格管理趨嚴,氣源價格波動有可能得不到及時梳理,經營風險增加。
可以看到,城燃企業已開始著手改變其傳統運營方式、經營理念,加快產業升級。目前多家城燃企業正在形成以天然氣銷售為主,以綜合能源和增值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引領的城市燃氣企業多元化發展道路。
王頌秋認為,“城燃企業應作為引領者,立足城鎮天然氣供應產業,不斷拓展行業邊界,協同其他能源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加快智能化、信息化轉型,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
同樣承載著市場化改革使命的天然氣交易中心也推陳出新助力改革。目前,國內已先后在上海、重慶建立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今年6月,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也獲得掛牌批復。幾大交易平臺將發揮市場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形成反映天然氣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更好地引導國內天然氣生產和消費。
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裁王偉介紹,該中心已推出了現貨協議、掛牌、競價等交易方式,并具備根據會員需求靈活設計開發交易系統、交易方案的能力。他認為,在未來,要支撐市場化價格形成的“氣氣競爭“,市場價格基準體系應是多點構成的有機整體。川渝地區產銷儲共存、多條主干管道匯聚,有打造陸氣多點價格基準體系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市場活躍度的基礎上,形成及時、準確、全面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承受能力的價格信號。